成功率一半是运气,另一半则取决于人的聪明才智,创业时勤奋,聚财时节俭,待人时真诚,对待自己时慷慨。看看成功女性创业的例子,向她们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之道。那么下面就是学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女性成功创业的例子。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我希望这会有所帮助。
女性创业成功的例子
叶蕾:复旦美容微博花店年收入过百万
复旦大学毕业生叶蕾曾在一家国企工作,但毅然辞职,开始在一家网上花店当花童。 2年时间,从网店到实体店,初期仅鲜花成交额就能稳定在6万左右。美丽的女孩、美丽的花束、优雅的花店、梦幻的生活方式……这或许是很多80后、90后年轻人向往的生活。
如果你没有钱开商店,互联网会有所帮助。
2011年大学毕业后,两年内两次换公司,但依然无法给叶蕾归属感。叶磊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系,最初在一家国企工作。名校的教育、稳定的工作和良好的形象让她受到周围人的羡慕。然而,她还有其他的想法。 2013年,她毅然辞职,与另一位漂亮女孩“樱庭花町”在网上开了一家虚拟花店。创业之初,她们也经历过彷徨和低谷,但两个女孩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当我接触花店行业时,它给我带来的兴奋和新鲜感是前所未有的,我相信我所做的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前景很好。”叶蕾说道。
当叶蕾利用互联网编织自己的创业梦想时,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父母。 “我的父母都是很传统的人,在他们看来,卖花就跟卖水果、蔬菜一样,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该做的体面工作,所以一开始他们不愿意我辞职。”雷说道。
“我们有决心、有决心,要做一家不一样的花店。”叶蕾认真解释道,“我们走的是私人定制的情感路线,为顾客量身定制不同的有故事的鲜花。我们摒弃了传统花店的组合和包装方式,无论是花艺设计还是包装工艺,都源于花艺师的理解。”顾客的故事以及他对生活和美丽的看法。”
就这样,叶蕾开始利用微博建立自己的“据点”,聆听顾客的订花故事,打造独特的定制花束。
今年三月份,叶蕾接到了订单。 “一位绅士在咖啡店里想给一见钟情的女子送花,但他只知道女子穿着蓝色连衣裙,手里拿着一辆奔驰钥匙。所以我们在咖啡店附近,给他安排了一辆白色奔驰,后备箱里装满了蓝色满天星,撒在地上。“叶磊说,转发这条微博的人都可以得到一束蓝色。”婴儿呼吸发送樱庭花町,希望能找到这位蓝小姐,这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听故事,成为顶级花店
“每一位来店买花的顾客,我们都会仔细听他的故事,他为谁选花,为什么送花,想表达什么……”叶磊说她店里的花束 鲜花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为顾客定制的。如果客人收到花束时能够露出惊喜的微笑,那就是对花店最好的肯定。
叶蕾的创意花店不仅深谙网络营销,还迎合了当下消费者个性、美丽的需求。 “樱庭花町”逐渐出名,他们开始梦想在当地最大的高端购物中心购物。在城市开店,从互联网走向消费者,成为“城市最美花店”。
“除了鲜花销售外,我们还承办了很多现场插花、开业活动、宴会、派对等,赢得了很多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信任。”叶磊自豪地说,“创业让我结识了很多朋友,时刻保持学习和思考,让我在自己身上看到了很多可能性。”
叶蕾和她的团队非常努力,终于登上了当地花卉行业的顶峰,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两年后,他们最喜欢的购物中心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邀请他们入驻。
“我们所在的楼层是国际二线品牌楼层,这对于南宁本土创业品牌来说是极为罕见的待遇。”说起自己的第一家实体店,叶蕾满脸兴奋。再加上线上线下的积极互动,叶蕾的创意花店如今年营业收入过百万。
“我相信,人在追求梦想时所散发出的光彩,能够打动身边很多人。所以在白手起家创业的初期,我们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无偿支持,家人也逐渐理解了我,也尽了最大的努力。”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现在他们为我感到非常自豪。”叶磊说。
我们不只是卖花,我们是一家设计公司
当父亲称叶蕾为“花姑娘”时,叶蕾严肃地纠正她,“我们不只是卖花,我们是一家设计公司。”其范围包括从一束鲜花到制作方旦糖甜点、进行现场装饰以及布置插花。课程、聚会、软装饰等
80% 营销+20% 创意工作。纯线上业务初期,“樱庭花町”仅鲜花的营业额约为每月6万元;再加上举办各种活动,每月的营业额又可以翻倍,每年都有所提高。
然而,赚多少钱并不是这群年轻人评价创业成功与否的标准。 “是的,我们结识了很多朋友,就像你一样,我们通过真诚的沟通结识了更多的朋友。”叶雷看着记者亲切的说道。
80% 营销+20% 创意工作。纯线上业务初期,“樱庭花町”仅鲜花的营业额约为每月6万元;再加上举办各种活动,每月的营业额又可以翻倍,每年都有所提高。如今,叶蕾的创意花店年营业收入已过百万。
叶蕾还表示,他们只是想向大家展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为了梦想而全力以赴的生活一定很酷。
女性创业成功案例2
一个50岁女人创业的故事
两次创业,杜莹亲身经历了中国新药研发环境的变化,而50岁的她是这一变化背后的推动者之一。
“有必要重新创业吗?”杜莹自问。并不是说它没有成功。 2002年,50岁的她创立了和黄医药。 2011年她50岁离开时,这家新药公司有5个药物在研,创造了多项本地第一:第一个把化学药带到国外进行第二期;第一个把化学药带到国外进行第二期;第二个把化学药带到国外进行第二期;第二个把化学药带到国外进行第二期;第二个把化学药带到国外进行第二期。
率先实现全球植物药三期临床试验;
率先赴澳大利亚做I期临床试验;
率先将早期研发成果转移给全球主要制药公司;
首次将候选药物转让给全球大型制药公司,总金额超过1亿美元,创下了当时当地的纪录……
在男性主导的医药创业圈中,这位女性创业者赢得了几乎所有同行的尊重。 “有能力”、“有能力”是50岁的人经常被贴上的标签。
并非没有诱惑,还有很多其他选择。她今年50岁,这是大多数女性准备退休的年龄。 50岁的她仍然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最小的孩子只有10岁。 50岁的她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当她50岁的时候,她的父亲为了他们放弃了某项事业。这位50岁的老人办公桌后面的书架上放着她孩子们的照片,旁边还有和黄时代的一些照片和荣誉证书。
“你还想要什么?你最想要什么?”杜莹接着问自己。
“中国非常需要优秀的企业家和企业家,而我的热情和最能发挥自己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创业,所以我最终选择了回来。”
2014年1月,再鼎医药正式成立。顾名思义,再来一次,再试一次。
两次创业差异大
“第二次创业和第一次创业有很大区别。”杜莹说。
成立一年多后,再鼎医药用于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创新药物ZL-2102已在澳大利亚开始I期临床试验,在中国也开始申请I期临床试验。我国是呼吸系统疾病多发的国家,目前尚无治疗的良药。
该药物是再鼎医药从赛诺菲引进的,同时也是再鼎医药拥有全球专利的另一种呼吸系统药物。再鼎医药的目标是成为一家国际化的新药研发公司。成立初期,采取对外合作模式。此前,再鼎医药还与百时美施贵宝合作推出了一款治疗肝癌的药物。该药物正处于III期临床试验,再鼎医药拥有亚太地区专利。
“第二次创业的基本点就不一样了。”杜莹说道。与第一次创业相比,全球医药研发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医药研发环境和人才状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再鼎医药采取了与刚成立时不同的模式。
“与以前不同,大部分都要自己建设。过去十年,中国已经建立了CRO资源。过去,如果有哪个部分没有,就到外面去找,这是不可靠的。”杜莹说道。和记黄埔成立之初,以药明康德为代表的CRO行业才刚刚起步。现在再鼎医药与包括药明康德在内的多家CRO公司合作。
利用CRO资源,使公司运营更加高效、灵活。 “一个看似很小的公司,也可以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如果你不想开展一个项目,你可以减少对外部服务的需求,而不需要解雇员工,这对员工来说更好。”杜说。再鼎医药目前拥有员工20余人,办公室位于上海张江的一栋别墅内。隔壁的别墅设有一个生物医学风险投资基金。
在创立再鼎之前,杜莹曾担任过两年风险投资人,曾是红杉资本合伙人,投资医疗健康行业。创立后,50岁的他接受了启明创投、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红杉资本和泰富资本等基金的投资。
收到投资后,再鼎团队很快成立。刚开始创业时,“招人是一个很大的瓶颈,当时没人看清中国的发展方向”。杜莹为和黄招收的第一个人是曾在50多岁的人手下工作过的人,而且第一批人大部分来自辉瑞公司。
逐年吸引人才变得更加容易。和记黄埔在成长,中国的新药生态也越来越好,吸引了更多的海归。那些年,杜莹等人经常作为国产创新药的代表活跃在海外相关行业会议上,为50岁的他赢得了更多的朋友和信任。
再鼎医药首席运营官吴辉博士于2005年在美国结识了杜莹,当时作为风险投资人的吴辉在台下聆听杜莹的创业报告,并受到杜莹的启发。后来,吴某一直对杜某很关注,吴某的一些朋友也加入了杜某的公司。杜和吴的生活和事业开始产生交集。
“她50岁时的性格是希望创造一些东西。我们都聚集在一起,因为她能给每个人一个梦想。”吴慧说,“而且50岁的时候,她非常大方,愿意与大家分享,认可每个人在专业领域的优势,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放开小事,负责大事,带领大家沿着蓝图朝着目标前进。”
“我在医药领域工作了至少25年。”杜莹说。 “我有很多经验,国内外的人都知道。我有这个信任,大家愿意共同努力,打造中国最好的公司。”
杜英的领导
与李戈、卢先平等人不同,杜莹回国的最初目的并不是为了创业,而是为了帮助李嘉诚的和记黄埔集团寻找并购目标。猎头找到她时,她正在美国辉瑞公司全球战略收购部门工作,负责全球代谢疾病项目的转让及相关并购工作。
经过一番研究,杜莹认为和记黄埔原来的计划并不可行。以当时的国内水平,通过并购走向国际是非常困难的。 50岁时,她写下了一份提案: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成立一家公司。由此,杜在和记黄埔的支持下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成为和记黄埔唯一的创始人。
从出道的第一天起,杜莹就表现出了积极进取的性格。这一特点不仅帮助了和记黄埔的创立,也让和记黄埔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影响新药产业政策,让后来者受益。
50岁的她第一次去辉瑞面试时,被问到:“谁叫你来的?”杜莹博士毕业于辛辛那提大学,当时辉瑞只招收常春藤盟校的毕业生。加入辉瑞后,杜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人力资源,这种招聘方式不合理:以中国学生为例,很多优秀的留学生没有机会进入联盟学校……50-岁的建议最终被拒绝了。收养后,50多岁的他还参加了一些招聘活动。
在从事辉瑞公司的第一个项目时,50岁的他发现项目组的会议不合理,主动提出改变会议流程。在大公司中,通常有明确的等级制度,辉瑞也是如此。但这位新来的博士,在别人眼中是个小女孩,却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影响力,逐渐成为了这个项目组的领导者。
“有些人可能觉得自己地位低,所以不愿意做,或者觉得你做了别人会忽视你。但只要我参与这件事,只要我看到问题,我不会因为自己的立场而这么做。“不要改变现状。”杜莹回忆起那段日子,说,一位领导的一句话对50岁的她启发很大,“领导决定立场”。你的领导力将决定你的地位。”
她的父亲对这位50岁的女性影响深远,经常告诉这位50岁的女性“领导力是与生俱来的”。 “其他人才可以通过各种课程培养出来,但领导力是与生俱来的。领导力意味着你要有一种号召力,你要有决断力。”杜的父亲曾在政府工作,并曾管理过当地一家大型公司。企业。
因此,当她50多岁的邻居李戈感叹道:“企业家就是企业家,如果他不是企业家,就永远不要把他变成企业家。”杜莹深表赞同:有的人适合创业,有的人不适合。领导力是企业家的一个重要特质,而且这种特质是与生俱来的。
“领导力体现在很多方面,我经常告诉大家,你要永远记住,你可以选择被动等待,也可以主动参与和影响。”杜说。
新药是一个受到严格政策监管的行业,目前监管政策还比较滞后,不利于新药行业的发展。十几年来,杜莹也一直在积极影响政府的创新政策:“如何认定高新技术产业、如何加快新药审批,我们和政府花了很多时间沟通,而且沟通成本也非常高。”从浦东新区张江园区到上海市政府,杜莹一步步扩大了这种影响力。 “十二五期间,我也参与了相关政策的制定,我不仅是审议成员,也是规划组成员。”
和记黄埔也是第一家走“绿色通道”的新药企业。 2008年,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正式实施,鼓励创新药实施“快速审批”和“特别审批”政策。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社会公布了《药品注册特别审批程序实施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规定四类创新新药和治疗疑难危重疾病的新药可以进入这样的“绿色通道”。
“在绿色通道问题上,政府非常开放,也与我们协调。我们正在探索,政府也在探索,我们会把最好的方案提交给政府。”杜说。他们的探索有很多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
只是这条曾经用来解决新药审评难、慢的绿色通道,随着我国新药申请数量的快速增长,再次放缓。新药审评仍面临诸多挑战。
“第一次铺路,这次我又走在铺好的路上,我希望能跑到该跑的地方,而不是每走一步都在铺路。”
“在中国呆了这么多年,政府非常支持我们,但我们希望政策更加国际化、透明化,这样我们的时间就能花在更需要我们的事情上。”杜说,如果政策不变,我们的沟通成本仍然会很高,他们希望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己更擅长的新药研发上。
爬山次数越来越多
这十年来,杜鹰也曾有过想要撤退的时候。比如,她生二胎的时候,已经是50岁的高龄产妇了,但生完孩子一个月后,她已经50岁了,在FDA开会。制药公司向这位50岁的女性发出邀请,前往美国居住并管理亚太地区。这非常诱人。相比之下,当时国内新药研发前景还不明朗,50多岁的朋友有几个正在倒闭公司。杜盈最终没有离开。原因之一是,不久前,50岁的她刚刚从辉瑞公司又招募了三个人……
这十年来,50岁的他见证了很多朋友经历过低谷,其中就包括李哥。药明康德上市后,一年内股价从40元暴跌至4元。但现在,李戈带领药明康德打造了一体化的研发平台。
“每个人最终能走出来最重要的是坚持。”杜说。
杜莹在两次创业期间投资了贝达药业等多家明星企业,还成功带公司赴台上市,投资业绩良好。但这位50岁的人感触更深:“中国非常需要优秀的企业家和企业家来真正建立(医药)生态链。目前要真正有影响力,必须把业务做好。” ”
药明康德宣布私有化后不久,杜莹和李哥也聊到了“人生还有必要再做一次吗?”的话题。聊天时。在杜看来:“我们早走了一步,年纪还不是很大,就爬到了山顶,生活不能就此止步。”
“我经历过繁华,享受登顶。但爬山不只是为了登顶,更重要的是过程。我希望每走一步,人生的宽度都会增加。这不仅仅是一种实现自我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价值。”杜莹说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4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