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上,青岛小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现了不俗的竞技体育实力,“体教融合”再次成为岛城热议话题。在近日公布的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单中,青岛11名运动员中有5名来自城阳,城阳区体教融合成果初显。 7月22日,记者跟随青岛市教育局体育卫生艺术处探访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了解城阳区体教融合发展的秘密。
攀岩墙上,同学们比拼速度;操场上,学生们练习球技;跑道上,学生们比拼体力……虽然现在是学生们的暑假,但在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生们正在进行暑期训练。 “平时我们攀岩队下午也会进行3到5个小时的训练,学校有围墙,队员们不用到处跑寻找训练场地,可以保证训练,不耽误学习。”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学生白红新说。
“齐全的体育设施是学校体教融合的硬件保障。”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副校长袁秀云告诉记者,“学校除了田径场、体育馆外,还有五个笼式足球场,还有篮球场、排球场等,城阳区体校设有攀岩、沙滩排球、皮划艇、举重、羽毛球、武术等场地。”
“自2009年建校以来,学校确立了‘教育教学为中心,体育艺术齐飞’的发展方向。学校突出足球、排球、羽毛球、攀岩、篮球等项目特色在课程方面,充分开发好体育课,实施‘3+N’体育发展计划,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校长焦伟告诉记者,作为一所专门从事校园足球的学校,学校里的每个人都会踢足球。
“学校大力开展校园足球进课堂活动,每个班级设立足球班。每个班有两个队,周一至周六下午两节课后开始训练。通过专业的足球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足球技术。 “项目发展迅速,学校取得了丰硕成果。”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政教处处长毛启水说。近年来,城阳实验二中共获得8项冠军在山东省大、中、小学足球联赛、青岛市“市长杯”等赛事中获得15个冠军,并为国家各级足球队选派了22名球员。
据了解,城阳区体校是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目前,学校在校学生707人,培训项目19个。竞技人才培养和亚运会、全运会等重大国际国内赛事成果位居全省第一。但城阳区体校没有自己的体育馆和训练场地,全部依靠城阳区学校的体育场馆进行布局训练。
“体教融合,主要是要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各自的优势,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取长补短。中小学和区体育学校联合办学一方面弥补了城阳区体校体育训练场地和文化班师资设备的不足,另一方面城阳区体校在师资培训、文化课等方面为社区学校提供支持。金融投资、竞争交流等,为人才培养和输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城阳区教育体育局体育发展中心。徐立华主任告诉记者。
“学校抓住与区体校合作的有利时机,推进强强联合,合作引进了专业教练员,有效提升了业余体育训练水平,帮助我们培养了一大批职业运动员。”学校体育质量高,特色发展良好态势。”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校长焦伟说。 “在体育与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不仅学生有所收获,教师也有所成长。普通体育教师也会向教练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体教融合并不是体育和教育两个部门资源的简单相加。城阳区教育体育局用机制体制改革积极推动体校与优质学校合作,让体校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让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中小学学生接受专业的体育技能指导。近年来,城阳区注重体教深度融合,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竞技训练体系。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成果逐步显现,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构建了竞技体育发展新格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4731.html